虻宝宝——环保界的“小劳模”  | 第五届中小学生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蓝鲸的话

这部作品的五位同学探讨了一个热门环保研究课题: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这是一个世界各国都在争相研究的课题,中国的研究团队评估这项研究技术成熟后将催生万亿级产业。黑水虻是什么?为什么它有这么高的价值?让我们看看五位同学都发现了黑水虻的哪些价值吧!




 作品名称:


虻宝宝——环保界的“小劳模”

Tabanus baby -- the "little model worker"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作者:


何林康(Linkang He)

苏颖诗(Yingshi Su)

梁小萍(Xiaoping Liang)

李文升(Xiaoping Liang)

胡略锋(Luefeng Hu)


  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

Foshan Shunde hubaox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Guangdong, China

 辅导老师:

陈春瑛(Chunying Chen)

马启珍(QiZhen Ma)

 奖项:

2022年10月 香港-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HMA”最佳科学实验奖、科学微电影优秀作品一等奖


专家评语




牛瑶 博士、教授 (科学探究点评专家)

影片介绍了黑水虻,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是四大资源性昆虫之一,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餐余垃圾及鸡粪、猪粪等废弃物方面。

科学微电影中,几位少年把黑水虻和面包虫、大麦虫进行了一组对比实验,比较它们谁吃厨余垃圾更厉害,知识性、趣味性俱佳。


吕尚伟 北京UGC学院院长(拍摄与剪辑点评专家)

探究环节完整,影像翔实记录了探究小组成员的探究行为和状态。配乐音量大,影响解说效果。


薛建峰  资深媒体人(表达与交流点评专家)


生活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黑水虻生命周期介绍清晰,从理论到实验尝试,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继续探究吧。录音有待提高。


张红梅  教育时报副总编辑(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谁说科学研究就是穿上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安安静静地做实验?看过《虻宝宝——环保界的“小劳模”》这部作品后,你会对科学研究有更深的理解。来自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的何林康、苏颖诗、梁小萍、李文升、胡略锋五位科学少年,正忍受着鸡粪的臭味在做实验。他们不仅对一个小小的虫子——黑水虻展开了研究,还弄了很多这个小虫子做实验;不仅让黑水虻吃厨余垃圾,还让它们吃鸡粪。

大赛终评答辩时他们告诉评委,鸡粪除了是李文升同学家里鸡子拉的,更多的鸡粪是在市场里帮卖鸡的商户打扫得来的,可宝贵着呢!为了找人家要鸡粪,他们还先买了一只鸡。

青少年科学微电影活动不仅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些恰恰是能影响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


于洲洋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该项目的两位辅导老师,陈老师与马老师,有多年辅导科学微电影的经验,一路走来,做实验一直是她们引导学生展开探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探究往往需要严谨的设计,其得出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是搜集事实证据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哪位辅导老师在辅导学生做实验上遇到了困难,建议一定要把陈、马两位老师历年辅导的作品看一遍,相信一定会从这些作品中获得灵感。


刘海鹏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影片的辅导老师已经是多年参与科学影像辅导的老师了!这两位老师的特点就是:不辞辛苦、努力钻研。大家肯定能从影片中看到学生和老师的努力!从《蚝壳墙》开始就一直是这个风格,每次都能为我们带来扎实的实验过程,希望在以后的作品中能够在探究思路上多下功夫,把握清楚探究思路的细节,这样影片将会更上一层楼。







End





往期精彩回顾






 2016-2021历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报道

(点击标题↑↑↑了解更多)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称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