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福寿螺对不同光色的趋性 | 第五届中小学生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观看完整视频继续向下
↓↓↓


 蓝鲸的话


西湖的夜晚,月明星稀,三位小学生正在湖边下网捕螺。他们为了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福寿螺,还发明了一个闪闪发光的诱捕装置。他们为什么要捕福寿螺?是要回家大餐一顿吗?不是的。原来,他们知道了福寿螺是一种危险的入侵生物,而且清除起来非常难,他们就想做个研究,看能否找到简洁的清除方法。他们发明的捕螺装置能奏效吗?这个方法有科学依据吗?我们拭目以待。预祝小科学家们的研究能够取得成功!




作品名称:《探究福寿螺对不同光色的趋性》


作者:王璟钰、崔灿、孙骏熙(中国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


辅导教师: 寿佳欣


奖项:

2020 香港-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HMA”最佳发明创新奖、科学微电影优秀作品一等奖


2017年10月 内蒙古呼和浩特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二等奖




短片展现了杭州风景和福寿螺的危害情况。科学少年们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福寿螺对不同光色的趋性背后的原因。设计对比试验:同时打开5种色光和黑暗处理对照进行实验。第一代诱螺器在西湖曲院风荷风景区下水进行捕螺实验,获得初步成功。期待能够让福寿螺只能进不能出的第二代诱螺器早日出现。 


短片的亮点是福寿螺的趋光性实验,延时摄影记录的趋光过程直观可信。另外手绘动画也非常有趣。 


短片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福寿螺的卵,一句解说词就破坏了科学探究的悬念,创作者要注意不能过早“剧透”。按照稿子念也使得科学探究活动的生动性减弱,缺乏代入感。实验分析较为完整,其趋光性、颜色可以做为重点,直接表达,过于滞后显得前面的铺垫太多了。后面的动画没有结果,叙事性不完整。 


短片通过对福寿螺对不同光的趋性探究,为控制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扩散,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体现了科学少年们的社会责任感。



 潘浩宇 


驻马店市第十小学

观看科学微电影我知道了福寿螺的繁殖能力特别强,每次都能孵化出50~200颗卵而且孵化率在80%之上。随便一个小河都能见到很多未孵化的卵,要是我们放任它自由的孵化的话,那么整条河就会寸草不生。应该控制福寿螺的生长,保护河流和环境。

 李佳怡 

郑州市实验小学

福寿螺,个头大大的,有着漂亮的外壳。在南方某些地方如:鱼塘、稻田、水沟、有水有草的地方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不认识的人们以为是大田螺,抓来做菜吃。后来有人反映,它身上有很多寄生虫,吃了它会拉肚子,有的会头晕,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有一点是真的,由于它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在它们生长的地方田螺就看不见了,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小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福寿螺喜欢蓝、黄色彩,人们可以通过蓝、黄灯光来诱捕,把它们消灭。这是一种方法,但是我想这种东西南方到处都有,光靠诱捕还是不行,我们还要想些其它的办法才能把它们消灭干净。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