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蔓生长的金属  | 第五届中小学生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蓝鲸的话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古人看雪的场景,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通过金属置换的方式演绎了出来。同学们把金属做成了雪花、做成了松叶,还做成了藤蔓……他们是如何完成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名称:


蔓蔓生长的金属

The Metals Growing Like Vine


 作者:


王曾维(Zengwei Wang)

郭舒菡(Shuhan Guo )

龚 巽(Xun Gong)


 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辅导老师:


项佳敏(Jiamin Xiang)

凌一洲(Yizhou Ling)


 奖项:

2022年10月 香港-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HMA”关注技术进步专项奖、科学微电影优秀作品一等奖


专家评语




牛瑶 博士、教授 (科学探究点评专家)
作者用视频影像展示金属的化学反应,金属的宏观之美我们都早已熟知,铁塔,桥梁,机车,轮船等等;作者在作品中向观众展示的是金属的微观之美:“毫无疑问,金属的蔓蔓生长是美的,但这美丽背后离不开科学原理的支撑。通过实验探究与资料查询我们了解到,无论是培养皿中还是载玻片上,金属的置换反应都形成了双液原电池。科学与艺术并存,这才是金属真正的模样。”



吕尚伟 北京UGC学院院长(拍摄与剪辑点评专家)

采用延时摄影、微距、显微等拍摄技术,让金属生长过程实现可视化,令人印象深刻。全片有两种画幅,可能是素材拍摄失误,但整体看不失为一种剪辑风格(在切换画幅时再次吸引观众注意力)。


薛建峰  资深媒体人(表达与交流点评专家)

配音流畅,吐字清晰,重点突出,影片节奏明快。视觉冲击感,对比清晰。放大镜更让人们看到不曾看到的金属,介绍的多,科学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呢?画面的呈现非常精彩,配乐一贯到底没有节奏了。


张红梅  教育时报副总编辑(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在人们的认知里,金属都是静态的冷冰冰的样子。可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曾维、郭舒菡、龚巽三位同学的镜头里,我们惊奇地看到了会生长的金属竟能如花儿般绽放,美轮美奂!这是三位同学多次改进实验装置辛苦付出,才换来的被金属偷偷珍藏起来的美丽图腾:藤蔓般生长的金属枝晶,让观众得以大饱眼福。科学与艺术碰撞出了科学之美。科学之美无处不在,一个苹果落在牛顿的脚下引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是理性之美;爱因斯坦用E=mc²表达了质能关系,是简洁的美;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生命之美;法国艺术家贝纳·维内运用数学符码与图表进行艺术创作,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郭舒菡同学说:“我喜欢科学,尤其是当它以艺术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喜欢艺术,尤其是它的美丽拥有了科学原理作为支撑。”龚巽同学说:“我们发现了以前没有考虑过的角度,对于科学与艺术的思考更加深入。”这都彰显了青少年科学影像教育活动强大的美育功能。在当前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大背景下,这样的活动很合适在青少年当中开展。


于洲洋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这是一部美轮美奂的科普作品,同学们利用滤纸、载玻片,用更“美丽”的方式完成了金属置换反应,演绎了一幅幅“金属山水画”。但是,在扁平的空间内,金属置换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不同的金属置换出的纹路是不同的?有没有什么规律?影片没有给出进一步探究和解释。辅导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展开探究,让同学们的科学活动从科普活动走向科学探究活动。


刘海鹏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影片用影像给我们展示了微观的金属美,是“影像使科学更美丽”的典范。如果影片能够有更加明确的探究主题,或者说:“有一个科学问题?”来引导整个影片的思路,会让影片更有科学意义。目前影片停留在科学现象的展示上面是非常优秀的,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展示探究的思路。





End





往期精彩回顾






 2016-2021历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报道

(点击标题↑↑↑了解更多)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称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