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碳——低碳出行(碳普惠)方法学研究及程序设计 | 第五届中小学生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图片

蓝鲸的话
一个人每年衣食住行能产生多少碳排放?这是很多人都想搞清楚的问题。步行、开私家车、坐公交车、乘地铁、乘高铁、坐飞机,到底哪种交通方式更节能?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建立个人碳账户,也许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从衣、食、住、行、消费等不同角度去思考如何建立碳账户,都是非常有意义的选题。来自郑州的两位同学研究了低碳出行方法,并且设计了一个APP,起名叫“青碳”。大家试试她们的“青碳”是否好用?


图片



 作品名称:


青碳——低碳出行(碳普惠)方法学研究及程序设计

Youth Carbon: Research and program design of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Carbon Inclusion) methodology


 作者:


李欣然(Xinran Li)

杨子朔(Zishuo Yang)


  学校:


河南省实验中学

Henan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Henan, China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

No.1 Middle School of Zhengzhou, Henan, China


 辅导老师:

马 尧(Yao Ma)

陈熠泽(Yize Chen)

 奖项:

2022年10月 香港-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HMA”最佳智能设计奖、科学微电影优秀作品一等奖



专家评语




图片
牛瑶 博士、教授 (科学探究点评专家)

作者通过学习和在网上查阅资料,了解到那些鼓励公众低碳行为的小程序,都是建立在“碳普惠”理念上设计的。所谓 “碳普惠”,就是对社会公众的节能降碳行为产生的碳减排量予以量化,并赋予价值的过程。从《北京市低碳出行方法学》与《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学》两地出台的方法学中,了解到了“基准线情景”这一重要概念。并应用到自己设计的“青碳”APP中,总体分为四个功能:我的减碳、减碳排行、减碳知识、减碳答题。点开我的减碳页面,用户就能看到个人当天出行的总碳排放量及个人当天总的碳减排量或碳“增”排量。这个页面的实现,要靠从用户端搜集到的出行数据,加上之前设计好的算法计算出结果。


图片
吕尚伟 北京UGC学院院长(拍摄与剪辑点评专家)

从发现问题到开发小程序,探究过程完整。拍摄角度新颖,单人两次拍摄分屏合成双人效果有趣。剪辑节奏控制得当,配乐与画面相得益彰。


图片
薛建峰  资深媒体人(表达与交流点评专家)

探究课题前沿,对抽象的碳减排生动解读,让人们了解交通出行与地球生态的关系,方法学的研究更体现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出镜的时候在服装、发型、人物室内交流时要有光的造型与营造,提高影像的品质。


图片
张红梅  教育时报副总编辑(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近几年基于“碳达锋”“碳中和”为目标的低碳生活方式,越来越被人了解和采用。如果能更方便地掌握自己的低碳行动为“双碳”做了多少贡献,将会更好地激励人们坚持采取低碳行为。这正是两位中学生李欣然和杨子朔设计“青碳”APP的初衷,她们基于北京和深圳两地出台的方法学,重新编制了自己认为更合理的低碳出行方法学。通过Python编程和APP交互设计,初步开发出了“青碳”APP的算法和用户交互界面。虽然“青碳”还没有最终完成,离上市还有一段距离,却彰显了科学少年对环境、对未来发展的责任和担当。因此,让学生不只是关注课堂上知识的学习、考试的成绩,成长为心中有热爱、眼中有世界、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少年,是我们教育人的责任。关注环境、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未来的发展,路还有很长,加油吧,科学少年!期待“青碳”早日上市,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低碳生活方式中来。


图片
于洲洋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尽管将这个项目需要查阅大量的低碳出行方法学资料,但辅导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有序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取舍资料、对资料反复讨论等过程却很重要,直接决定了项目的研究深度。

方法学中涉及的概念、信息、计算公式、碳排放因子,以及程序编写的过程,想要在8分钟的微电影里告诉观众并理解,是很有难度的。辅导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影片合理布局,化繁为简,抓住关键信息,并且尽量利用影像化的手段简化复杂的概念。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了老师和同学做出的努力,例如在讲解“基准线情景”的段落时,影片利用同一人分身出镜的方式讲解概念,用影像的方式让问题简化。


图片
刘海鹏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影片的选题和观点都恰逢其时,正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学习的。碳中和、碳达峰、碳排放到底是什么呢?又如何实现呢?影片用影视化的手法展现了这些知识点,并且设计了一款可以应用的APP,不仅想法创新并且实际可行,辅导老师和同学们一定是下了大功夫才会有这样的创意。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2016-2021历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报道

(点击标题↑↑↑了解更多)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称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