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斑虎甲的食蜗性探究 | 第五届中小学生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科学微电影精彩片段

观看完整微电影继续向下

↓↓↓


 蓝鲸的话


很多步行虫都会以蜗牛为食。香港野外很常见的金斑虎甲是步行虫科虎甲虫亚科的动物,那么它是否会捕食蜗牛呢?它是遏制非洲玛瑙螺在香港泛滥的主要力量吗?朱兆轩同学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来到香港进行探究,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对自己家乡正在爆发的非洲玛瑙螺泛滥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 


一个腼腆的高中生渐渐喜欢上了闪着金属光泽的小动物,怎么抓金斑虎甲,怎么设计实验,观察结果说明了什么?研究的意义在哪里?习惯于“书本知识” “标准答案”的高中生一旦跳出思维的束缚,点子和想法就会像炸裂的爆米花一样欢乐地爆发了。


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三位小科学家的镜头,来认识一下这位自然界的裁缝大师吧——




  作品名称: 


《金斑虎甲的食蜗性探究》


  作者: 


朱兆轩(河南省鹤壁市高中)   


  辅导老师: 


刘海鹏 


  奖项: 

2016年10月 美国波士顿·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优秀科学微电影二等奖 




专家评语




图片
张波博士 生物学博士、生物医药科学家、美国青少年科学工程技术协会创始人 (科学探究点评专家)

大胆猜想,小心论证。短片中的同学带着问题来到香港,对“步行虫可以防治非洲玛瑙螺”的猜想进行了野外考察和实验验证,研究设计合理,并且观察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希望朱兆轩同学再接再厉,继续研究下去。; 

图片
薛建峰 资深媒体人(表达与交流点评专家)

配音表达稳重,吐字清晰,主动探究的情绪较好。在捉虎甲虫的过程中有行为过程的记录,如果这时候能保留同期声就更为有趣。出镜画面使用了逐格摄影的特技,较好地呈现了捉虎甲虫的难度;而低角度拍摄的观察镜头也很好地呈现了出镜人物的好奇心。

图片
尚钊  文学创作教授 (脚本创作点评专家)

具体内容可圈可点的不少,比如对金斑虎甲的观察一段。但缺乏在主线贯穿下的整合梳理,有些内容就显得游离,主题也就难以突出。开头多余,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微电影,实在没必要先来几句“天下大势”。

图片
张红梅 教育时报副总编辑(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该短片提出了一个生物防治入侵生物非洲大蜗牛的大胆猜想,虽说最后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有待于进一步搜集证据,却是一个有创新性的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对于发展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在目前我们的科学教育中,缺少的恰恰是对猜想这种能力的训练。

图片
吕萌 小学生学习报总编辑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发现一种事物,想要了解它,必先查阅资料开始。而选题也可以在资料中发现,比如本短片,学生就是从资料中发现“步行虫可以以蜗牛为食”这一点提出,从而展开了虎甲是否食用非洲大蜗牛的选题探究,即从资料中获得初步的选题,这也是一种选题的方法。



观众点评精选


01.png
张晟睿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通过这次观看的科学微电影中,我了解到了金斑虎甲是属于步行足虎甲科还与食蜗步行虫属于同一科。而且作者还提出了一个防止生物入侵的猜想,作者通过实验发现,金斑虎甲的却可以食非洲大蜗牛和其他品种的一些蜗牛。如果是在野外的成年非洲大蜗牛,可能不会被一些食蜗步行虫啃食死亡,但如果幼年非洲大蜗牛在野外就极有可能被食蜗步行虫啃食而死。最后还告诉我们要想防治外来入侵物种,也许就要保持本地物种的多样性和食物网的完整性。


01.png
臧坤一辰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今天我通过科学微电影认识了一种新的生物金斑虎甲,肉食性。在香港大部分郊野都能看到,它长着镰刀形的大颚,生性凶猛,下午到傍晚是虎甲虫的活跃时间,它一般会出现在临近草丛的路面上。我还了解了金斑虎甲的食蜗性。最后作者得出也许治理生物入侵的最好办法,就是保证本地物种的多样性和食物网的完整性。


01.png
杨语欣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科学微电影中提到了,金斑虎甲是处于昆虫类食物链上端的,而且在国内不常见。如果大量引进用来对付蜗牛,会不会也成为第二种破坏生态的外来入侵物种呢?


01.png
李娜依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该科学微电影提出了一个防止入侵生物非洲大蜗牛的大胆猜想,虽说最后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有待于进一步搜集证据。小科学家善于观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值得学习!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