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动物避敌策略 | 第二届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观看完整视频继续向下
↓↓↓


 


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伪装大师,它们将自己伪装起来,令天敌难以发现。但是它们都没有躲过陈南泽、李林源、楼丽娟三位同学敏锐的眼睛。他们用镜头捕捉到了一个又一个伪装大师。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收获吧!



完整视频在这里 

↓↓↓ 


作品名称:《弱小动物的避敌策略》


作者:李林源(漯河市高级中学)、陈南泽(深圳中学)、楼丽娟(浙江东阳第二高级中学)


辅导教师:于洲洋、梁晨昊


奖项:

2016年10月 国波士顿·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优秀科学微电影三等奖


2015年11月 中国广西南宁·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二等奖


科学探究点评专家:张波(生物学博士、生物医药科学家,美国青少年科学工程技术协会创始人)

短片中的科学探究项目建立在长期野外观察和大量第一手数据的基础上,三位同学不仅拍摄到了众多具有伪装本领的小动物,还归纳分类出几种不同类型伪装术的特征。短片所展示的各种小动物神奇的伪装本领,使观众透过他们的镜头,放飞了自己的好奇。


表达与交流点评专家:薛建峰(资深媒体人

两位配音者的配音表达沉稳,男声的配音与画面的配合度相对较好;在探究过程中创作者有意识地使用了现场同期声,但表达不够完整。


脚本创作点评专家:尚钊(文学创教授)

结构平稳,内容充实。总结部分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不甚分明。解说词要注意整体风格相对一致,与画面内容和谐统一。像“香港地处热带,是一个物种丰富的地方。时维七月,序数初伏。伴着清凉的水汽,我们来到了……”就显得不文不白,不自然。像“合理索取”,明显有逻辑错误了。


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张红梅《教育时报》副总编辑)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弱小动物能生存下来,自然有它们过人的本领和专属的绝技。从对弱小动物的观察中,观众不仅领略了动物们为生存而操练出的神奇本领,还获得了很多人生的有益的启迪,这正是本短片的教育价值所在。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吕萌(《小学生学习报》总编辑)

动物的伪装,既然是伪装,就会是非常难以发现的。因而,对“伪装大师”的观察就会是一个艰苦的寻找过程。尤其要找到利用遮遮掩掩、保护色、拟态等策略来保护自己的各种动物,一一对其进行观察,是谈何容易。学生总结出来伪装动物的三个共同特点,是在对多种伪装动物观察后给出的,可以说是科学的、全面的。



精 选 留 言

 陈昱果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文林校区)


通过观看《弱小动物避敌策略》这部微电影,我知道了自然界中存在着无数弱小的动物,如:沫蝉、蓑蛾、枯叶蝶、竹节虫、金龟子等,它们具有无防身术、多数居无定所、部分行动缓慢的特征,面临天敌无力反抗,只能通过变换肤色来适应环境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但是自身再好的伪装也比不过来自外部的攻击,人类才是这些小动物们最大的天敌。所以,为了地球的生物平衡,为了美好的自然环境,不要轻易伤害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不要灭绝这些弱小的“伪装大师”,给它们美好的家园,保持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王瑞祥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弱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具体分为三类:一、遮遮掩掩。蓑蛾是把周围的树叶树干粘在一起来保护自己,让自己更平安的长大;二、保护色。一些虫子的颜色与大自然颇为相似,比如:壁虎、绿豆蛙、蝽等,它们都是通过由自身的颜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来保护自己,来躲过天敌的捕捉;三、拟态,相比上一种保护色,这一种可真是太厉害了,通过拟态来保护自己的动物会将自身的颜色形态与大自然的环境融为一体,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枯叶蝶,它的翅膀颜色就像一只枯萎的树叶一样,便于隐藏。


索暄珺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今天我观看了科学微电影–弱小动物避敌策略!第一部分是颜色的伪装,我国的壁虎可以根据温度和环境变换自身的颜色来避敌。有种绿色的毛毛虫可以在绿色的环境下生存。还有一种兰花螳螂它伪装术非常厉害!可以伪装成兰花让捕食者找不到自己。第二部分是湿地伪装!蜗牛就是根据湿地伪装的,还有蚯蚓和泥鳅都是湿地伪装大师!观看完微电影让我知道了自然界的弱小动物们本领可真大呀!但是我最佩服是蜥蜴,它才是伪装大师中的大师!


张恒玉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通过观看微电影,我了解到那些在自然界中毫无还手之力,没有定居场所的小动物只能依靠拟态,保护色等等来保护自己。当遇到捕食者的时候,他们甚至只能一动不动来达到隐藏的效果。这些小动物最大的敌人并不是疾病以及其他捕猎者,而是我们人类。所以,我倡议大家不要伤害这种小动物,否则数十年过后,我们将再也看不到这一个个小小的伪装大师了!
推荐阅读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称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