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微电影精彩片段
会爬树的鱼你见过吗?海边的红树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明星,弹涂鱼算是最著名的了。它长相奇特,经常在沙滩上爬来爬去,有时候还会爬到树上去呢!黄柯霖、唐梓恒、雷佩霖三位同学不仅在红树林里发现了弹涂鱼,还发现了弹涂鱼的“好朋友”招潮蟹。随着他们镜头的展开,“一对好朋友”的科学探究故事也开始了。
作品名称:《一对好朋友:弹涂鱼与招潮蟹共生关系探究》
作者:黄柯霖(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唐梓恒(广西大学附属中学)、雷佩霖(广西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
辅导教师:梁晨昊
奖项:
2016年10月 美国波士顿· 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 “中华基金”最佳表达奖、优秀科学微电影一等奖
2014年11月 中国郑州· 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最佳观察奖(初中组)
蓝鲸博士 环境科学博士、生物学教授(科学探究点评专家)
海边红树林湿地常见的两种小动物进入了小科学家们的镜头,他们开始以独特的视角探究这两者之间的生态关系。弹涂鱼和招潮蟹到底是同一生态位上的两个毫不相干的物种,还是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小科学家们做出了大胆的猜想,先后冒着酷暑和暴雨前往红树林湿地进行野外考察,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证据。他们在观察证据的基础上制作了两种生物共生的动画模型,生动展示出他们的进一步猜想。科学探究使同学们对这两种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当看到人们把弹涂鱼当作美食捕杀时,他们在片尾深情地发出保护这两种小动物的号召。该作品不仅展示了小科学家们发现问题抓住不放、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也展示了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人文精神。这是一部优秀的科学影像作品。
吕尚伟 北京UGC学院院长(拍摄与剪辑点评专家)
本片饶有兴趣地用镜头向观众讲述了“一对好朋友”的故事,特别是近距离地记录了弹涂鱼丰富的影像资料。基于对弹涂鱼和招潮蟹的观察,同学们大胆猜想两者可能为共生关系,并在后期制作时采用图文动画方式展示这种可能的共生关系,让观众一目了然、引人入胜。
薛建峰 资深媒体人(表达与交流点评专家)
配音朴实表达清晰,在前期准备时巧妙设计了“对话方式”点出弹涂鱼的特点,介绍他们的特殊工具迷你防水摄像机,非常生动。探究过程记录完整。拍摄环节也采用对话的方式交代拍摄装备,但摄影要注意构图和主体人物。结尾处,他们面对公众表达了美好的愿望,充分体现了创作者们用心设计出镜环节的良苦用心。
尚钊 文学创作教授(脚本创作点评专家)
标题好!正题虚,副题实,正题文艺味儿,副题科技范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是一对好朋友。入题直截了当,但冒号用的有问题。当、所、于是、其实、仍然…… 这些词汇用得太多,解说就显得呆板了。尝试一下少用它们,甚至可以矫枉过正,不用它们,自然就会更在意文句的内在逻辑了。
张红梅《教育时报》副总编辑 (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当影片最后《朋友》的音乐响起,相信你的眼里一下子充满了泪水。这三位同学对弹涂鱼和招潮蟹这对好朋友命运的担心与关切,是人类对自然关怀的终极目标。培养孩子们从关心身边的小动物入手,建立对地球的人文关怀的清晰意识,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终极目标。
吕萌《小学生学习报》总编辑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学生拟人化地把弹涂鱼与招潮蟹的关系称为是一对好朋友,从科学的角度探究了它们的共生关系;同时,通过对人们食用弹涂鱼而带来的生态隐忧,展现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王瑞祥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弹涂鱼和招潮蟹这对好朋友在一起幸福的生活,同时也面临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被人类捕杀的威胁。一是我国沿海的红树林被严重破环,弹涂鱼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二是民间还有人以弹涂鱼(跳跳鱼)为美食。看来,这种古老的生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呢!那么招潮蟹会不会因为弹涂鱼而消失呢?后果不敢想象…… 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保护珍惜动物的重要性。保护动物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抵制舌尖上的诱惑,提高我们的保护意识,为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做出自己的努力,引起更多人关爱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吧!
通过观看这部科学微电影使我受益匪浅。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之间处于微妙的共生关系。就比如文中所述的弹涂鱼和潮汐蟹,成了一对缺一不可的“好朋友”。但因人类的过度捕杀,弹涂鱼濒临消失。在这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中,只要有哪一环,被破坏,对整个食物链都是灭顶之灾。所以这让我们保护这种可爱、有趣的动物,从自己做起,不食用弹涂鱼,让这种神奇的野生动物,自由地生活下去!
这部科学微电影真有趣,我知道了弹涂鱼与招潮蟹的共生关系,它们真是一对互帮互助的好朋友。然而有趣归有趣,当弹涂鱼和招潮蟹这对好朋友幸福的生活时,它们并不知道,自己正面临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被人类捕杀的威胁。《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我希望我们不要只顾着满足自己的胃口,而忘了保护自然,保护小动物。我们应该拒绝吃野生动物,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
发布时间:2020-09-20
作者:香港青少年科学院
作者:香港青少年科学院
作者:香港青少年科学院
作者:香港青少年科学院
作者:香港青少年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