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包壳的树栖蜗牛|第四届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科学微电影精彩片段


观看完整视频继续向下

↓↓↓

 蓝鲸的话


你一定想不到,这部作品在上网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达到了超过130万次点击率的效果。你一定想问,他们研究了什么?为什么能那么吸引观众?让我们跟随小科学家们的镜头走进香港太平山,去体验探究小蜗牛的乐趣吧!



作品名称:《皮包壳的树栖蜗牛》


作者傅祉润(英国Dean Close school)、严知(上海宋庆龄学校)、童睿(南宁市沛鸿民主中学)、霍嘉铭(辽宁省实验中学


辅导教师刘海鹏


奖 项:

2016年10月 美国波士顿·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  “中华基金”最佳脚本奖、一等奖


2014年11月 中国郑州·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最佳作品奖(初中组)、一等奖




 蓝鲸博士  环境科学博士、生物学教授科学探究点评专家)

好奇的眼睛总能发现大自然中的奇妙。短片中的四位同学将镜头聚焦在一种少见的皮肉裹着硬壳的蜗牛——树栖蜗牛。这种蜗牛为什么少见?它的环境耐受力如何?同学们在自然环境下观察了它的食性、对物理刺激的反应,又通过室内实验探究了它的耐酸性和耐碱性。实验设计合理,探究过程简洁、真实、有趣,结论正确,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意义,是一部优秀的科学探究作品。


 吕尚伟  北京UGC学院院长(拍摄与剪辑点评专家)

本片在8分钟长度内,井井有条地用影像展示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除了用特写和微距镜头展示了树栖蜗牛“皮包壳”的特征,还在多个试验细节上展现了探究者对动物的呵护之情。整体感觉节奏略慢,观影满足感稍欠缺。


 薛建峰   资深媒体人(表达与交流点评专家) 

配音平缓娓娓道来,野外观察耐心认真。用自己的行动在真实环境中对蜗牛进行光照等实验,全程纪录。把蜗牛放在市民眼前进行随机采访,显得生动有趣。在室内实验环节采用了面对镜头主持的方式。作品综合运用了多种出镜表达方式,恰到好处! 


 尚钊  文学创教授 (脚本创作点评专家)

脚本完整,但比较平淡,轻重详略不够明显。解说比较准确,但语调过缓过平,暮气较重。过门有点儿长,“帽子”太大。探究对象活泼、新奇、有趣。基调要力求情调和色调的和谐统一。


 张红梅  《教育时报》副总编辑 (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一项成功的科学研究项目背后,定是会有一个非常棒的团队做支撑,科学研究是需要团队作战来完成的。该研究小组的成员之间配合得十分默契,分工合理,从而使得探究活动开展得有序而且成功。

 吕萌 《小学生学习报》总编辑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学生设计的实验比较合理有度,能注意到不伤害到树栖蜗牛,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这是尊重自然的科学态度。



 张恒玉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通过这部科学微电影认识了一种新的蜗牛——树栖蜗牛,它身上有一层带疙瘩的厚皮,像披着盔甲一样。它以地衣苔藓、微生物为食,处在生物链底端,被蝽等生物捕食。它对高温、干燥环境耐受度低;对酸性、碱性环境耐受性也低;对不同的温度、湿度环境反应灵敏,表皮张合程度明显不同,根据树棲蜗牛对环境的不同反应,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环境指示生物。我们也再一次认识到了自然界各类生物与环境的共存共荣关系,提升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刘伊晗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树栖蜗牛是一种少见的皮肉裹着硬壳的蜗牛。树栖蜗牛生活在温度26摄氏度,湿度高达90%的潮湿环境中,主要以地衣、苔藓、微生物为食,对绿色植物不感兴趣,是生物链底端的生物种类。树栖蜗牛对高温、酸碱环境的耐受力较低,由此可见树栖蜗牛是检测周围环境变化及时预知环境的不良发展的天然检测“能手”,保护我们的大自然,相对而言,我们也要保护树栖蜗牛。

 孔钰涵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通过视频我认识到了这种皮包壳的树栖蜗牛,它的壳上面有一层厚厚的皮,是一种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稀有蜗牛。视频中的同学对树栖蜗牛的耐受性做了实验。并且发现在温度不同的环境中表皮的张合程度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利用这种树栖蜗牛的特性可以更好的观察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坏!真的非常神奇!




 谢昊辰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今天看了这部科学微电影我认识了一种神奇的蜗牛,它和别的蜗牛最不同的地方是它的最表层不是壳,而是厚厚的一层皮,上面布满了细细密密的小疙瘩,像是披着盔甲。碰触它的时候会往下缩,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蜗牛。实验证明它对酸性,碱性的环境都有反应,通过它我们就可以知道土壤发生了改变,这样我们可以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也正是因为它对生存环境的高要求使得它们的数量越来越少,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不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动物灭绝,直到我们自己。

 李欣乐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东校区小学部

这部科学微电影让我知道了——树栖蜗牛,它身上的外壳外面还有一层厚厚的皮,上面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疙瘩。他们还做了实验 1:触碰实验;2:光照实验。这两个实验让我们知道了如盔甲一般的表皮起到了比壳还要重要的保护作用  这是一种稀有的蜗牛种类。树栖蜗牛生活在温度为26度,湿度高度90%的湿度环境中,主要以地衣苔藓和微生物为食。

 王灿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通过这部科学微电影认识了一种新的蜗牛——树栖蜗牛,它身上有一层带疙瘩的厚皮,像披着盔甲一样。它对高温、干燥环境耐受度低;对酸性、碱性环境耐受性也低;对不同的温度、湿度环境反应灵敏,表皮张合程度明显不同,根据树棲蜗牛对环境的不同反应,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环境指示生物。我们也再一次认识到了自然界各类生物与环境的共存共荣关系,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韩士悦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东区小学部

树栖蜗牛是一种仅存于香港的稀有蜗牛品种,因为它们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哥哥姐姐们就猜想,这种蜗牛可能只能在特定的环境里生存。于是就分别用干燥、高温、弱酸、弱碱四种环境来做实验,并证明了他们的想法。而这种树栖蜗牛也可以检测环境,帮助我们保护大自然。



↑点击链接
观看更多科学微电影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