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建”美利楼 | 第五届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科学微电影精彩片段


观看完整视频继续向下

↓↓↓

 蓝鲸的话

中国有很多需要保护的古建筑,除了“修旧如旧”,还有没有什么新思路呢?香港再建美利楼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建筑师们在古建筑保护上的无限创意。三位小科学家王思云、杨梓茗、张家毅从史料上发现了关于美利楼的凄惨故事,他们抓住这个“线头”一路探索下去,竟然给观众们还原出一个科学(S)、技术(T)、工程(E)、人文(A)、数学(M)完美融合的真实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美利楼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溪(STEAM),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和三位小科学家一起再建美利楼!




作品名称:再“建”美利楼》

作者:王思云(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杨梓茗(南阳市第五中学)、张家毅(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

辅导教师:刘海鹏、张亮

奖项:
2017年10月 美国·波士顿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亨达”热爱家乡专项奖、优秀科学微电影一等奖




本片选题新颖,且很有难度。三位小科学家探究古建筑美利楼的历史、再建与保育问题,在科学、技术、工程、人文、数学、社会、经济等多方面都很有意义,是一个优秀的STEAM+课题。

 

三位小科学家查阅资料重现美利楼的历史,探索香港政府将美利楼拆卸、封存、再建的方法,并亲自绘制建筑结构图纸,利用电脑技术制作出美利楼的透视结构图,进一步制作模型模拟再建工程,充分解析美利楼拆卸、封存、再建的方法,给观众再现出美利楼蕴含丰富的STEAM元素。


三位小科学家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再进一步探讨了美利楼在当今社会中的“活化”和利用,美利楼将传承与发展相融合的思路在古建筑保育上值得借鉴。8分钟的科学纪录片,三位小科学家跨学科的综合探究能力、完成的工作量、编辑的信息量都令人赞叹。

 

短片结构完整、画面耳目一新,用积木模拟美丽楼异地重建过程,并采用定格动画、后期快放方式,观看过程流畅。除给建筑部件编号之外,异地重建中可能遇到许多的难题,相信小科学家在设计复建过程中也遇到了,但短片未能进一步深入呈现这些难题和解决过程是一个遗憾。

 

配音吐字清晰,解说语调语气与主题和谐,与音乐的配合完美。在出镜的画面中同学们自然得体、认真仔细,画面配合较好;通过积木的探究复原美丽楼的建筑特点是探究过程的重点创意,但是在过程中没有保留探究的同期声,只见其人未闻其声,这也是一个遗憾。



 柏金杞

河南省南阳市第三十一小学校 


看了科学微电影确实是长见识了,我知道了美利楼建于19世纪,是香港仅存为数不多的维多利亚式建筑之一:本来位于香港岛北岸的中环,早期为英国的驻军而建,后来因为中银大厦的建筑工程,美利楼被拆卸,但是整幢建筑包括一砖一瓦都被精心保存下来,并于1999年在赤柱海涛原拆原建后重新对外开放,重建后主要用于餐饮,一楼和地下是海事博物馆,二三楼是餐厅!这种把房子拆卸然后再组装的技术太了不起了,如果我们也能将我们现在的有特色的建筑保存下来,几百年几万年以后也可以被后人来关注多好!


 郑宇翔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东校区小学部 


科学微电影让我了解了关于香港美利楼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使我叹为观止、敬佩的是有人竟然能想到把美利楼拆了,每块砖都编上编号封存,之后实现原样重建,让我脑洞大开,实现了保护历史建筑、文物的有效方法,同时,为三位小科学家认真钻研,用积木搭建还原的想法也是我深刻感慨:善于钻研,想法就在不断思考中产生的。


 郭翊乔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东校区小学部 


通过观看科学微电影我懂得了美利楼能够择地重建、重现往日风采,既要感谢工匠们的精美方案、细致操作;更要感谢人们日益增强的文物保护意识。我们也要从中学习,从身边做起,做古建筑、古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人!


 曹文尧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东校区小学部 


特别佩服几位小建筑家,从参观美利楼时发现的缺口和模糊数字着手,想到用积木模型来对美利楼模型进行组装、拆卸、封存和再建。平时我都是搭积木玩,没想到搭积木也有大用途,以后我也要用心观察生活。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