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蓝鲸的话:

有一种森林,它总是在特定区域才会出现。这里环境适宜,一个个硕大的贝壳就是一棵棵参天“大树”,为丛林中各种各样的小生物遮风避雨。这是什么“森林”?欢迎大家跟随影片中的小科学家们一起到这片“森林”探索!

作品名称

潮间森林
The Intertidal “Forest”
作者:
江奕瞳(Delancy Jiang

严羽(Yu Yan

金宇熙(Kimi Jin

姚楚峰(ChuFeng Yao) 

学校:

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Pudong Campus,Shanghai,China

上海宋庆龄学校

Shang-Hai Soong Ching Ling School ,China

上海市实验学校

Shanghai Experimental School,China

北京八一学校

Beijing Bayi High School ,China


辅导教师:

杨沐华Muhua Yang

黄安恩On Yan Wong


奖项:

2023年10月  香港-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HMA”最佳剪辑奖、科学微电影优秀作品一等奖

2024年10月 第14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优秀作品奖、“嗨美科学”新星奖



图片


专家评语




图片
牛瑶 博士、教授 (科学探究点评专家)
研究团队探究了香港浅水湾人工海岸上形成的一片生蚝带,和赤柱海滩天然岩石海岸上的生蚝带进行了对比。发现赤柱海滩和浅水湾的生蚝带长度和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天然岩石海岸上的生蚝分布率更高,物种多样性更丰富。这些发现在海滨建设项目中建筑海岸地形有重要参考价值。当需要清除生物时,可以建筑平滑、垂直的海堤;当要增加生物多样性时,采用具有许多裂缝和凹槽的倾斜大坝。


图片
吕尚伟 北京UGC学院院长(拍摄与剪辑点评专家)
本片除了摄像机实拍的两种海岸生蚝带及生存环境的素材,还采用了动画解释生蚝带形成原因,以及使用海绵和闪粉制作海岸模型对猜想进行验证。多种类型的影像直观传达了探究团队的观察、研究成果。


图片
薛建峰  资深媒体人(表达与交流点评专家)

作品制作精良,科学探究的步骤从观察出发不断引出思考和探究的行动,形成自然而然的探究主线。模拟设计了附着实验更为直观,对海边的“微观生态”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完成了一次科学探究之旅。课题的深入性还有潜力可以挖掘,在研究的深度上有待加强。比如两种海岸下蚝的生长等问题更有待解密。


图片
张红梅  教育时报原副总编辑(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小科学家们缘于对海边生蚝带的好奇,开始了一段奇特的探究之旅。发现问题抓住不放,那怕是在炎热难耐的夏日,跟着自己的研究对象一起经历暴晒,也没有放弃。同时,潮间带特殊的生态环境,给他们的观察增加了难度,小科学家们踩在海水里那坚硬的生蚝壳上面认真测量的镜头,他们的内心是坚定的、执着的,为的是寻找自己心中的那份答案。这次探究经历,他们收获的是成功的体验,会给他们以后的人生注入自信的力量。


图片
于洲洋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生蚝为什么集中生长在海岸边特定的高度?四位同学在海边观察到了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出发,带着好奇心展开探究。通过实地观察、查阅资料、采访路人,他们一步步抽丝剥茧,提出模型去解释生蚝带分布在固定高度的原因。通过样方调查,同学们又对比了人工海岸与天然海岸生蚝带分布与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并给出了改善海岸建设的建议。作品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出发,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推进,以小见大,让观众对海边潮汐间这种特有现象有了新的认识。


图片
刘海鹏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影片用镜头告诉了我们一个鲜为人知的潮间带世界,不仅生物众多,而且有很多我们未知的现象在发生。影片可以在拍摄的清晰度上有所提升,相信会有更好的观感,另外,科学的部分存在一些从猜想到猜想的成分,不太清楚哪些是科学的知识,哪些是基于你们观察的解释,因为没有实验和数据来支撑这些解释。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 第八届中小学生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 历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报道

(点击标题↑↑↑了解更多)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六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称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图片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