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绒泡菌寻找食物能力的探究 | 第五届中小学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图片

蓝鲸的话


当李佳柯同学在网上看到一篇科普文章,描述了多头绒泡菌可以绘制地图这个现象,李佳柯兴奋地告诉张亮和周洋两位老师,申请做多头绒泡菌的实验。实验连续做了两年,很多次夜以继日,反复重复实验,反复改变条件,最后他们“失败”了。当他们师生为多头绒泡菌画不出地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看过他们实验视频的科学家告诉他们“你们已经成功地证明了多头绒泡菌不会画地图,那篇科普文章并不科学。”这就是科学探究的力量,去伪存真!哪怕你们只是中学师生,你们严谨的科学实验也可以证明科普文章中常常出现的哗众取宠的不真实内容。 






  作品名称: 


多头绒泡菌寻找食物能力的探究

Study on the Ability of Physarum Polycephalus to Find Food


  作者: 


李佳柯(jiake li)、陈立行(lixing chen)、廖天文(tianwen liao)

  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

Hu Baox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辅导教师: 


张亮(Liang Zhang)、周洋(Yang Zhou)


  奖项: 
 2021年10月 香港-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科学微电影优秀作品一等奖


专家评语




图片
牛瑶 博士、教授 (科学探究点评专家)

多头绒泡菌,是黏菌的一种。网传2000年,日本科学家做了实验,说它可以走迷宫。而且是走最短路径。这是真的吗?研究团队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 多头绒泡菌在实验环境下能在迷宫中寻找到食物,但和资料不同的是:多头绒泡菌没有走最短或最优的路径,而是一种随机的路径。 

他们的实验失败了吗?不是的,实验设计合理,重复了多次,结果相同。 

多头是智慧生物吗?不是的。但是它们拥有自己的智慧,可以通过扩张搜索,然后再选择食物。他们的实验挑战了网络传说,破除了一个现代迷信。


图片
吕尚伟 北京UGC学院院长(拍摄与剪辑点评专家)

本片充分使用显微摄影和延时摄影等手段,为我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觉感受。片中详细记录了多次修正的实验方案和实施过程,令人印象深刻。


图片
薛建峰  资深媒体人

微距拍摄对一种菌进行了探究,拍摄了菌的路径,生动有趣。但是对由来介绍不足,与生活实际勾连较少。出镜表达顺畅,略显摆拍。实验过程、拍摄过程的故事可以更加生动有趣,网络资料的使用不如自己拍摄的好,大家通过一个小实验体验到了不断探索的乐趣。 


图片
张红梅 教育时报副总编辑(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青少年向科学家学习什么?除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更要学习他们敢于质疑求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李佳柯、陈立行、廖天文三位同学,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证实了多头绒泡菌没有走最短或最优的路径,而是一种随机的路径。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点赞! 

“多头绒泡菌通过不停的行走,找到了自己需要的食物,走出了自己的智慧,找到了生存的方法。这启迪我们在生活中面对未知的困难时,要不停的去尝试、探索,最后总能有所收获。”正如三位同学所说,这应该是他们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

很想知道如何防止家里的米生虫,期待他们进一步地研究。


图片
于洲洋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看到网络上的流行说法,不盲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科学探究,用实证破除了多头绒泡菌会走迷宫的伪科学。  

实验设计严谨,具有说服力。影片中的延时和微距镜头,让我们跨越了日常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去认识多头绒泡菌。 


图片
刘海鹏 高级讲师(STEM教师辅导点评专家)

这部作品的辅导老师和学生都是多次参加科学影响的拍摄和制作了。这一次他们选择挑战网络上传言已久“多头绒泡菌走迷宫”的故事,影片用多次实验反复证明了自己的猜想,并且拍摄的镜头也非常好看,是一部扎实的作品。 









↑点击链接
观看更多科学微电影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