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亭塔树共存之谜 | 第五届中小学生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科学微电影精彩片段


观看完整视频继续向下

↓↓↓


 蓝鲸的话


一棵古树,一座古塔,作为古老的地标,总是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一座塔顶长着古树的石塔更是让这个城市的科学少年牵肠挂肚。来自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的三位科学少年刘镇睿、何耀中、霍钰嘉,选择了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惜字塔”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着揭开古树与古塔共存之谜。可是,困难来了! 


爬不上古塔怎么研究呢?他们借助航拍器的“眼睛”进行高空观察。没有建筑图纸,也不能拆开石塔,怎么研究内部结构?他们利用几何知识推理模拟。困难数不胜数,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三位科学少年克服了重重苦难,终于拍摄完成了这部短片。我们快来打开欣赏吧!












作品名称:《茶亭塔树共存之谜》


作者:刘镇睿、何耀中、霍钰嘉(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


辅导教师:齐双辉


奖项:

2019年10月 美国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优秀科学微电影一等奖

三位科学少年对树塔奇观进行了实地探究,分析了塔树共存的可能性。首先,运用动画解释古树的自然来历,直观明了,帮助观众解开第一个谜团。然后,选用航拍的方法对古塔外形和结构进行观察,并利用数学知识测量推算出古塔的建筑结构,利用自制橡皮“积木”模拟古塔的建造过程,生动直观地帮助观众解开了第二个谜团,古塔特殊的空心夹层构造为古树的生存创造了条件。最后,通过分析当地地理环境,揭示第三个谜团,指出了在百年时间跨度下古树与古塔共存的环境因素。科学探究层层深入,逻辑清晰,推论合理,结构完整,是一部优秀的科学人文相结合的短片。
 
三位科学少年在拍摄中使用了小型航拍器,较好地掌握了航拍的技巧,对景观描述清晰、画面稳定。配音朴实,娓娓道来,调性把握到位。画面、解说与探究主题和谐一致,富有美感。
 
把多样的生物、多样的生态环境,以及人文与自然融合形成的多样的文化留给子孙后代,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短片在潜移默化中传达了人类共同追求的主题,让观众穿越时空,产生无限遐思。 





 张意涵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文林校区)


《茶亭塔树共存之谜》通过深入研究了茶亭镇惜字塔塔顶长树、塔树共存的奇观,向大家展示了大自然中自然与人文的神奇结合,造就出的独特的景观。其实这样的景观并非唯一,在我的家乡美丽的云南也有类似的景观,比如:普洱市景谷县的“中华塔林双绝”,左边的塔顶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菩提树,树根将10.7米高的塔身包裹,树塔浑然一体,称为“树包塔”。右边的佛塔高7.2米,塔顶也生长着一棵菩提树。因树龄只有130年,树根还未从塔里露出,但却形成了塔把树包裹住的奇观,称为“塔包树”。而且这两座塔的形成原因也与片子中得出的结论非常接近,据专家分析,应该是砖砌的塔身因年代久远出现裂缝,裂缝因风吹积满了尘土,而菩提树的种子被风或鸟带到塔缝中,雨后种子发芽、生长,最初是“塔包树”,等到树慢慢长大,就会将古塔渐渐包裹起来,形成“树包塔”的奇观。大自然真是神奇的造物主,假如有机会的话,欢迎哥哥、姐姐也来拍拍我们的“树包塔”和“塔包树”。——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文林校区)四(1)班张意涵


 李嘉欣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塔树以塔上长树而闻名,塔上长树,塔不破,树不枯。带着这个疑问,经过大家细心观察,精密的计算,不断的推敲,原来塔因为它的结构最终成为了朴树的花瓶,经过水患,还有朴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也能生存,才造就了这一切,大自然还有许多秘密需要我们用丰富的知识来解答。——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二年级五班李嘉欣


 臧晨羽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塔树,长在塔顶,如老人肩着孩子,憧憬将来;骑于肩上,如老人肩驼子孙,满是慈爱;俯身地底,如男人背负女人,走向生活。一棵树,一座塔,相互倾慕、彼此包容!


 李雨轩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看完这部科学微电影🎬后我想说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一棵平平常常的补树🌳竟然长在了人们建造的宝塔上,真是不可思议呢,作者让无人机飞上天空观察宝塔,还把橡皮用来实验🧪。以及其他工程,最后我只想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