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黑眶蟾蜍 | 第五届中小学生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科学微电影精彩片段




观看完整视频继续向下
↓↓↓


 蓝鲸的话


瞧,他们戴着口罩,戴着手套。这部科学微电影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刚刚完成的吗?肯定不是的,2019年10月在美国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上他们就获奖了!研究者们的安全装束和防护理念好超前啊!


来自广东省佛山市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的科学少年,这次研究的是一种癞蛤蟆——黑眶蟾蜍,要知道蟾蜍的身体滑滑的,会分泌有毒的体液。做科学研究,绝对不能抱着“为科学牺牲”的错误态度,一定要做好防护,“马大哈”是不能当科学家的! 


戴好口罩和手套了吗?戴好了就出发,前方目标,宝星职校大操场!




作品名称:《校园里的黑眶蟾蜍》


作者:李锹樘、陈昊、刘俊彦、覃耀安(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

辅导教师:杨文广、谭淑芬

奖项:
2019年10月 美国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亨达”最佳解说词奖、优秀科学微电影一等奖




2019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Lamont地球研究所·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答辩现场


2019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Lamont地球研究所·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颁奖现场



这部科学微电影是一部从身边选题的作品,四位科学少年探究了校园中很普通的小动物——黑眶蟾蜍的有趣故事,探究了其活动规律、食性等。观察仔细,内容丰富,态度投入。
 
研究这种夜出性小动物,一定会有许多个不眠之夜。“它不怕蜜蜂,还挺爱吃”,这个结果十分出人意料。拍摄团队用经典的动物生态学实验方法——“标志重捕法”估算了校园中蟾蜍的数量。这是一部黑眶蟾蜍保育生物学的生动教材。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黑眶蟾蜍的保育生物学基础,而且还很好地呈现了科学微电影的主旨: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的精神。如果人们都能够像他们这样,爱护、保护野生动物,实验需要接触野生动物的时候做好隔离防护,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阻止人和动物之间的疾病传播。
 
拍摄抓住了很多瞬间的细节,剪辑时运用背景音乐进行节奏调整,整个探究过程让观众感受到了探究的快乐。创造性地模拟蟾蜍的生存环境,让观众更有带入感,能够跟随科学少年一起思考。




 袁令南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文林校区)


这部科学微电影里最有趣的部分,就是黑眶蟾蜍吃东西的时候了。瞧!有一只白蚁慢慢靠近,蟾蜍一下子咬到白蚁,迅速把白蚁吃掉了。整个过程惊险刺激。看完这部微电影我很有感触,我们要珍爱生命,保护自然。


 程媛媛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看完这部科学微电影,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蟾蜍们叠罗汉想要逃跑。看他们的样子很聪明、很可爱。我还了解到蟾蜍喜欢生活在阴凉潮湿的地方,爱吃一些小昆虫。希望人们能够,爱护这种动物。为了研究,他们在晚上还坚持拍摄,让我感受到拍摄视频的不容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拍到了研究资料,取得了成绩。他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权家馨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看完这部微电影,我认识了黑眶蟾蜍,它全身是宝,可以治疗各种癌症。它喜欢生活在隐蔽而更潮湿的地方,它还是一个不挑食的家伙,吃各种各样的虫子,就连蜜蜂和马蜂它也不害怕。蟾蜍很有趣,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与它和谐相处。


 王以诺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我觉得蟾蜍捕食速度非常快,而且几乎不挑食。做实验的大哥哥仔细的观察蟾蜍,他们晚上捕捉各种昆虫,观察蟾蜍到底吃什么,很辛苦。通过微电影我学到了要保护动物,做事情要认真仔细,不半途而废。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