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的叶巢|第四届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科学微电影精彩片段




观看完整视频继续向下

↓↓↓


 蓝鲸的话


你观察过蜂巢吗?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蜂巢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千万不要轻易打扰它们哟!在有科学老师指导、并做了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观察蜜蜂、马蜂、胡蜂、泥蜂的巢,你一定会赞叹它们巧夺天工的本领。陈景明、王泓帆和李瑞妍三位同学的科学发现故事要从一个像树叶一样的蜂巢开始讲起……


完整视频在这里 

↓↓↓ 




作品名称:《胡蜂的叶巢》


作者:陈景明(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王泓帆(河南建业外国语学校)、李瑞妍(天津市耀华嘉诚国际中学)


辅导教师刘海鹏、陈林


奖项:

2016年10月 美国波士顿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 中华基金”最佳出镜奖、优秀科学微电影一等奖


2016年11月 中国沈阳第七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 “科学万花筒”创作团队提名奖、科学纪录片二等奖





 

蓝鲸博士  环境科学博士、生物学教授科学探究点评专家)

三位同学的作品按时间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野外科学探究历程。在野外进行探究活动,最难能可贵的是拥有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透过镜头,我们看到这组同学从发现吃蜘蛛的胡蜂开始,他们好奇的眼睛不断捕获到胡蜂隐藏在树林中的叶巢、栏杆上的弃巢、台风后完好无损的巢、夕阳下正在建造的巢,每次发现都搜集了更多的证据去揭开心中的谜团。除了野外实验,他们还精心设计了实验来验证蜂巢的材质,虽然实验过程不够严谨,但是三位同学严肃认真的态度值得称赞。关于蜂巢的结构和材质,是很多科学家感兴趣的方向,鼓励三位同学多参考同类研究,继续探究下去。


吕尚伟  北京UGC学院院长(拍摄与剪辑点评专家)


摄像机就像探究者的眼睛,为观众带来了难得一见的叶巢奇观,长焦镜头展示了胡蜂和叶巢的特写细节。遗憾的是无论是小组成员探究过程中的讨论,还是采访当地居民的同期声,都录制的不够清晰。



 

薛建峰  资深媒体人(表达与交流点评专家) 


配音表达充满了自信的热情和理性的思维。在探究过程中,从摘下蜂巢到手持蜂巢现场展开观察、研究、讨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现场感,充满了青春活力。查阅资料对比照片,用同期声的方式呈现出他们的严谨与思考。无论是雨中的观察与拍摄,还是酷暑中的行走,都展示出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执着。实验环节的生动表达将科学事实完美地呈现在画面中。

 

尚钊  文学创教授 (脚本创作点评专家)


标题写实,符合探究主题的风格。入题快,解说流畅,语调沉稳,与画面和谐相融。但语言不够准确简洁,如“经过讨论,我们产生了以下疑问……”   “迎面而来的,却是台风破坏树木的情景……”等等。希望多推敲多斟酌,尽量做到准确、生动。

 

张红梅  《教育时报》副总编辑 (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神奇的大自然有无穷的宝藏值得去探索。但要想得到那个最精彩的答案,一定是要比别人多付出才能得到,精彩肯定要呈现给有准备的人的。这组同学在经历了多次观察、实验,特别是台风过后,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也正是科学微电影活动的魔力所在。

吕萌  《小学生学习报》总编辑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精神、教育意义点评专家)

本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同学们善于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具体现象进行推测,再有针对性的验证。对胡蜂巢的形状、位置、材质观察细腻。可贵的是,他们在实验进程中不断修正猜想的误差,并根据新的证据逐步得出更加合理的解释。



 杨仕豪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通过观看这部科学微电影,我了解了胡蜂的生活习性。它的天敌特别多,正是天敌多的原因造就了它们的智慧,把巢穴建在叶子下面,用植物纤维和蜘蛛网丝建造。它们喜欢吃虫子的尸体和蜘蛛,为了躲避天敌,胡蜂把巢穴建造成叶子形状,而且不断地更换巢穴。在自然界中,小动物们也有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科学微电影中的三位同学观察得特别细致,记录了整个胡蜂的生活习性,有机会 我也要到大自然中去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

 王思佳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黑胡蜂发育完全后,雄性比雌性小,它的重量和体积只有雌性的一半,所以食物的总量也只需雌性的一半。由此看来,食物丰盛的蜂房是雌虫的房间,而食物较少的自然是雄虫的房间了。至于产卵,就更为奇怪了:母亲事先已经知道产出的卵的性别,因此它们事先便可为自己的孩子储备充足的食物。这是与我们人类多么不同的神奇世界啊!

 黄锦堂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职业技术学校

看完这部科学微电影,我知道了竟然还有以蜘蛛为食的印度异腹胡蜂,它们的巢穴远远望去就像一片枯叶,它们是大自然的谋略家。刚开始筑巢在树叶下,巢穴小小的,当它们能够阻挡天敌时,它们就会搬家到其他地方。印度异腹胡峰真是一种有趣的昆虫,我很想去了解一下。

 刘叶帅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胡蜂分布全世界。令人望而生畏。长约16毫米,触角、翅和跗节橘黄色;身体乌黑发亮,有黄条纹和成对的斑点。螫人很疼,但毒性不如常见的大胡蜂。胡蜂的别名还为:黄蜂、马蜂、地王蜂(广西)、地龙蜂、红头蜂(云南、贵州)、大土蜂(台语,台湾大虎头蜂、中华大虎头蜂、黑腰蜂(云南、贵州)。其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区的丛林中。蜂窝是纸作的,由蜂王收集的木浆制成。通常较大型的蜂窝单层蜂室可有多达2000多个幼虫室,用多个短柄连接在牢固的悬垂物上或上层蜂室形成圆球状。胡蜂属于完全变态的动物,一生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胡蜂螯伤人畜,严重者会引起死亡。人们去野外游玩,要是发现胡蜂一定要远离它。

 韩士悦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东区小学部

看完科学微电影我有三点收获:一是印度异腹胡蜂的巢是叶子形状。二是它们有换巢的习惯,小胡蜂为了躲避天敌,会在叶子下面筑一个小巢。等长大能够抵御天敌时,就会在叶子少空间大的地方再筑一个大巢,以便容纳更多胡蜂。三是这种胡蜂只在一种树上筑巢。这个科学研究小组用观察法、调查法、查阅法和对比法等四种方法,对胡蜂进行研究和验证。蜂巢为什么富有弹性,由什么材质做成这些问题我比较好奇,以后要自己研究找出答案。

 周鑫蕾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东区小学部

这部科学微电影让我知道了胡蜂可以捕食蜘蛛,他们为了伪装自己,把巢做成枯树叶状。胡蜂们的巢是用植物纤维做的,印度异腹胡蜂,只喜欢在舟山新木姜的枝叶上建巢。它们也是大自然的谋略家。



↑点击链接
观看更多科学微电影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