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蚁皮的螂 | 第五届科学微电影赏析活动


科学微电影精彩片段


观看完整视频继续向下

↓↓↓


 蓝鲸的话


你一定听过《披着羊皮的狼》这个故事,恶狼披着羊皮装扮成“羊”的模样,潜入羊群吃掉了很多小羊。在大自然中,并没有披着羊皮的狼,那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是,在大自然中真的有装扮成蚂蚁模样的螳螂。三个小科学家今天就讲给你们听《披着蚁皮的螂》,这是他们的亲身经历哟!











作品名称:《披着蚁皮的螂》


作者:曹梓晔(上海大学附属学校)、韩汭宸(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朱正宸(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


辅导教师:范承国


奖项:

2019年10月 美国纽约·国际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亨达”关爱生命专项奖、优秀科学微电影一等奖


本片使用微距功能并不强大的普通手持摄录机拍摄了大量的螳螂若虫、蚂蚁行为的生动镜头,虽个别镜头有脱焦现象,但并不影响观影效果。微距记录的螳螂若虫在画面中就像勇敢的黑衣武士,举手投足似乎一直在与探究者互动,而多个以螳螂主观视角记录的探究小组成员画面,更增强了这种互动感。开场部分,这种探究者和探究对象互相观察的双视角镜头,配合小组成员的汗水和自然的同期声,信息量大、节奏快,干脆利落地实现了提出问题的目的。贯穿全片的互动视角,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图表部分使用的蚂蚁、螳螂图标替代文字和数字的方式也非常直观。

 

画面拍摄精美,小科学家们观察专注,选题对大齿螳这种螳螂从外形切入引发好奇,逐步揭示了这个奇特的物种。进一步探究大齿螳的生存环境,发现了躲避天敌的特殊性。作品的最佳创意在于发现了大自然中物种进化的奇妙故事。配音娓娓道来,讲述团队发现、探究的故事。配乐应注意与画面、配音的融合度,在剪辑点做好技术处理。这部作品后续的探究非常期待,片尾的花絮非常生动。

 

短片用纯真的童心,叙述着一个妙趣横生的虫虫世界。这个电影版的《昆虫记》讲述了自然界的生存博弈,一个虫虫世界的动作大片,一个拟态的故事。

 

一种动物如果因为在形态和体色上模仿另一种有毒或者不好吃的动物而得到好处,这种防御方式就叫拟态。大多数食虫动物是不吃蚂蚁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蚂蚁成群结队,会互相帮助,惹了一只会招来一群;蚂蚁分泌的蚁酸有很大刺激性,蚂蚁的味道可能不好吃。因此自然界中常有一些动物在体色、形态和行为上模拟蚂蚁。

 

小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组实验,将螳螂若虫和多种蚂蚁、白蚁放入不同的盒子中进行观察和拍摄记录,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大齿螳若虫拟态成蚂蚁不是为了更好的捕食,而是为了躲避天敌——鸟。但是从短片中可以看到,那一组双齿多刺蚁的盒子中混有一只另外的拟态蚂蚁的动物——蚁蛛。这个问题使得观察得出的结论有了疑问。一般认为借助于模拟蚂蚁既可在天敌面前保护自己,又可在猎物面前隐蔽自己,这种螳螂的蚂蚁一样拟态很可能与蚁蛛一样具有防御和捕食的双重功能。建议修改一下实验设计,按照与捕食者体重基本一致的重量投放被捕食的蚂蚁或白蚁,双齿多刺蚁体重较大就要少放几只。蚁蛛一定要挑出来另设一组。



 王芊烨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东区小学部

通过观看这部科学微电影,我认识了披着蚁皮的大齿螳螂若虫。在视频中,三位小科学家把螳螂和土白蚁、小黑蚁、双齿多刺蚁、臭蚁和举腹蚁分别放到盒子里做实验,经过实验,他们发现螳螂披着蚁皮并不是为了要更好地捕食,而是要躲避它们的天敌——鸟类。假扮蚂蚁的螳螂竟然可以在10分钟内消灭5只白蚁,真厉害!另外我也想知道小科学家们是否研究出来大齿螳螂的若虫对生活是否有所改进?



 舒梓萱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区小学

刚开始观看科学微电影时,我也觉得它是一只蚂蚁,但是蚂蚁怎么会吃蚂蚁呢?它们叫大齿螳螂,它们只是在幼虫的时候会像蚂蚁一样,变成蚂蚁的样子不是为了更好的捕食,而是为了躲避天敌——鸟。它们吃土白蚁、小黑蚁,但是却不吃双齿多刺蚁。神奇的大自然啊,这些小昆虫之间不仅存在着食物链,它们自己还有保护自己的法宝呢!




图片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于2017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于201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以上两本书的所有稿费用于奖励在国际大赛中获得“蓝鲸科学教师”号的中小学一线教师。



刊发内容版权属香港青少年科学院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印刷出版用于商业行为。


图片

图片

Youth Science  Discovery 

青少年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