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箭头,可观看视频《透过科学影像助力青少年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

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终身荣誉院长姜冬梅博士,大家喜欢亲切地称她为“蓝鲸博士”。她一直积极推进青少年科学影像教育,所带领的团队辅导了大量优秀的科学影像作品,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故事。2018年4月20日是第九届联合国中文日。蓝鲸博士受邀在“中国教育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论坛上发表演讲,介绍青少年科学微电影,讲述中国青少年通过科学影像参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故事,做了题为《科学影像:推进青少年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的演讲。

蓝鲸博士在演讲时分享了许多科学微电影作品,每部科学微电影作品,都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动人的科学探究故事。让我们不禁想去了解是什么放飞了好奇,是什么激发了创新,是什么点燃了梦想,是什么让同学们自信地去开启成功的人生航程,又是什么引领了同学们投身可持续发展事业,将其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蓝鲸博士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从一种昆虫开始关注气候变化”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关于三位孩子在科学微电影活动中一步步成长的故事,给每位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从一种昆虫开始关注气候变化

我读小学的时候在“星星火炬”里听到一个小故事:著名的博物学家达尔文在进行环球考察前就特别喜欢到森林里观察小动物、采集标本。有一次,他被一棵树上的几种甲虫所吸引,左手一只,右手一只,还有一只没处放,他就放在了嘴里!那只霸占了他的口腔的甲虫毫不客气,竟然迅速地吸食他的唾液,让达尔文大为惊讶。在那时,我一直想找到吸食唾液的甲虫,虽然未能如愿,但是等我当了科学教师之后,却发现了像达尔文一样喜欢昆虫的学生们。

“泛光红蝽”引发的好奇

好奇的“红蝽小组

2014年暑假,我在香港青少年科学发现微电影夏令营遇到了霍嘉铭、张若澜、石景舒这三个初中毕业生,他们在夏令营中共同完成了人生的第一部科学微电影作品《科学的“蝽”天》。

 

点击箭头,可观看作品《科学的“蝽”天》

这部作品纪录了他们被一种漂亮的红色臭虫“泛光红蝽”所吸引,夜以继日地观察这种小生命取食的特点、繁殖的特点,他们发现泛光红蝽明明喜欢吃“肉”,善于捕杀蜗牛、毛毛虫、蛞蝓,可是昆虫学资料上却显示泛光红蝽是“植食性”,这不由得让他们产生了质疑。他们挡不住内心的好奇,进入森林,反复研究了泛光红蝽在食物链中的角色。他们的科学微电影作品《科学的“蝽”天》在2014年“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上一举获得“高中组最佳作品”的好成绩,2016年这部作品被推荐参加美国波士顿“首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1st International Youth Science Fair for Discovery Videos),再次获得优秀科学微电影作品一等奖。一种臭虫引发的好奇,竟然成就了三个初中毕业生的科学探究之路。

三位同学完成第一部作品之后,他们都升入了高中,高中的课程明显紧张了起来,但是他们都没有停下参加科学发现影像活动的脚步。2015年暑假,霍嘉铭和石景舒所带领的小组完成了他们人生的第二部科学微电影作品《帝国的交通》,他们研究了三种蚂蚁的交通方式,揭示了值得人类学习的蚂蚁帝国的交通。

 

点击箭头,可观看作品《帝国的交通》

为了完成探究,他们常常是深夜打着灯观察拍摄,凌晨还在对着电脑分析和整理素材。正是这种抓住不放、深入研究的精神,使他们发现了蚂蚁这种小生命不仅会修建立交桥,而且还会筑造隧道和掩体工程!

2016年暑假,霍嘉铭已经是科学发现影像活动中的学长了,他尝试担任了辅导老师的助手,开始指导严知、郝哲等学弟学妹们共拍摄了3部科学微电影作品,其中《生化结合治理白蚁》镜头对准了白蚁,而《是谁杀死了鬼脸蛛?》和《POSITION》两部作品将镜头对准了“森林霸主”鬼脸蛛。小组6位同学常常就是6个机位,分头守候着6个观察点的鬼脸蛛。他们遭遇过台风、暴雨、烈日,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野外蹲守观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发现了使“森林霸主”曝尸荒野的凶手,原来是印度异腹胡蜂!这一发现再次刷新了关于“斑络新妇属蜘蛛”天敌的科学纪录。霍嘉铭、石景舒他们在科学探究中体会到了发现的快乐,就像传递火种一样,他们又把这种快乐传递给更多的同学。这三部科学微电影作品均被送到美国波士顿参加“首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分别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早在他们的作品被送到美国波士顿参赛之前,三位同学和他们的科学微电影作品就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2015年12月三位同学入选联合国气候大会观察员,远赴法国巴黎参加了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简称COP21),作为中国青少年见证了《巴黎协定》决定地球和人类未来的谈判历程。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和政要出席了COP21,其中也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等。当他们三位16岁中国少年年轻的身影出现在会场的时候,引起了各国记者的关注。科学发现影像活动中接受的训练,让他们能够淡定从容地出镜,落落大方地表达和交流。霍嘉铭面对法国记者发表了中国少年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看法,张若澜面对中国记者侃侃而谈,石景舒为《小学生学习报》奋笔疾书写下了自己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观察报告。

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见证国际气候谈判的历史时刻

投身可持续发展事业

常言说,天道酬勤,在2017年春天来临的时候,三位同学的喜报频频传来。

张若澜,被美国纽约大学、北卡教堂山、加州大学大卫斯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录取,现就读北卡教堂山环境科学专业。


霍嘉铭,被伊利诺香槟、明尼苏达双城等录取,现就读明尼苏达双城并获每年9000美元奖学金,环境科学专业。

石景舒,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国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的录取。现就读澳洲悉尼大学,经济学专业。

张若澜同学获得了纽约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圣地亚哥分校、戴维斯分校等6所美国名校的录取;霍嘉铭同学获得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德州农工等3所名校的录取;石景舒同学也在2017年11月获得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国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录取。

霍嘉铭后来选择入读了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并且获得了每年9000美元的奖学金。他的妈妈在2017年11月20日微信告诉我:“三年来参加香港科学发现微电影夏令营的这些经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这个寒假嘉铭又报了大学专业课推荐的新西兰环境问题项目,他很喜欢这个专业。嘉铭有幸遇到了科学微电影!”

科学微电影在联合国的闪亮登场,不仅吸引和感动了本次联合国中文日的参会人员,多家主流媒体也纷纷对此发布了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