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终身荣誉院长姜冬梅博士,大家喜欢亲切地称她为蓝鲸博士。她一直积极推进青少年科学影像教育,所带领的团队辅导了大量优秀的科学影像作品,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故事。2018年4月20日,蓝鲸博士带着这些精彩的作品来到了联合国,参加联合国中文日活动,通过演讲向大家展示了科学影像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的贡献。

联合国总部大楼


联合国中文日开幕式剪彩

“亮相”联合国

 2018年4月20日是第九届联合国中文日。蓝鲸博士受邀在“中国教育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论坛上发表演讲,介绍青少年科学微电影,讲述中国青少年通过科学影像参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故事,做了题为《科学影像:推进青少年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的演讲。


青少年科学影像

青少年科学影像主要指的是由青少年拍摄完成的科学视频短片,俗称科学纪录片、科学微电影。青少年用摄像机拍摄和记录自己团队的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创造性地剪辑制作完成一部视频短片,将科学探究的经历和发现的结果通过屏幕分享给更多的人。



大家一定看过不少科学微电影吧?那么,你知道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什么吗?

联合国193个国家在2015年共同制定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用来指引联合国的各个成员国在2015年到2030年共同保护地球,确保繁荣和消除贫困。


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许多人并不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更不知道如何让自己参与到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中来。其实,青少年科学影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亲自拍摄科学微电影,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方案、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并能更广泛地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优秀科学微电影作品刊登在《小学生学习报》的经典栏目“蓝鲸科学电影院”

在论坛演讲时,蓝鲸博士还为大家介绍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微电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15: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推广此目标的作品有《大自然的裁缝》《星系巢穴》《科学的“蝽”天》《皮包壳的树栖蜗牛》等。


《大自然的裁缝》

杨沐华、叶若言、曹梓晔3位同学将镜头对准了不起眼的生物黄猄蚁,记录下了多个令人惊叹的时刻。我们不由得感叹地球上还有如此智能的群体生物与人类比邻而居!


《科学的“蝽”天》

霍嘉铭、张若澜、石景舒3位同学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惊奇地发现泛光红蝽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使它从森林害虫变成森林益虫。他们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科学家科学研究中无暇顾及的地方或者盲点。


《皮包壳的树栖蜗牛》

这部作品研究了一种奇特的蜗牛,傅祉润、严知、童睿3位同学通过观察、采访、实验等方法,探究了它的食性、对物理刺激的反应和对环境的耐受性,又一次透过镜头,放飞了好奇。网上1个月的时间里就达到了超过130万次的点击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5: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


推广此目标的作品有《花丛中的“钢铁侠”》、《葱兰杀手》等。


《花丛中的钢铁侠——夹竹桃天蛾幼虫生命周期及拟态的研究》

张艺、温秋芬、吴彩瑶、邹敏这4位美少女扛起摄像机,不仅探究起了一种酷似“钢铁侠”的虫子,而且她们还具备了“钢铁侠”一样克敌制胜的功夫,不怕苦、不怕累,充分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与精神!


《葱兰杀手——葱兰夜蛾的生命周期和防治》

何肖文、潘静仪、杨谨瑜3位女同学们为了能够观察到葱兰夜蛾生命周期中的化蛹、变蛾、产卵、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计划与组织了1年的时间去观察。这1年的努力最终凝结成了一部8分钟的科学微电影短片,可这8分钟是女孩子们用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观察和拍摄换来的!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6: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


推广此目标的作品有《净水清云》、《杏坛水香》等。


《净水清云——水葫芦净污能力探究》

陈林、叶晓俊、梁晓锋、戴英鹏4位同学坚持不懈地进行实验研究,对水葫芦的净水效果做了系统的探究。他们以科学微电影的形式为大家说明了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水污染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保护水资源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杏坛水香——农村水体面源污染控制探究》

在农村宣讲如何控制面源污染,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很多村民否认村中的河道污染跟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这让吕柏明、白志卓、麦朋艺、吴泽朋4位同学很伤脑筋。看来,科学研究不容易,把科学研究成果传播出去更不容易!这也是小科学家们第一次以主人翁的姿态,走上了治理水污染、改善家乡环境的大舞台!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11: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


推广此目标的作品有《解堵》等。


《解堵》

陈品屹、薛晋龙、李瑞鑫3位同学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通过调查访问、分析数据、图示分析,像大科学家一样 ,构建了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人文”三要素的“模型”,为实现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建设建言献策。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12: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推广此目标的作品有《走进破烂王》等。


《走进破烂王》

刘尚泽翔、吴家昇、王涵3位同学像真正的大记者一样,扛着摄像机走上街头,走进废品回收站,走访从事废品回收工作的“破烂王”,拍出了一部关于中国垃圾分类回收问题的真实可信的科学纪录片。


《蚕的选择》

冯乐仪、尤晓莹、韦乔情、刘嘉惠4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了蚕在不同颜色以及不同形状蚕簇上结茧的概率,他们用简单的方式为观众和养蚕人呈现了精彩的养蚕画面,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解决了如何让蚕丝增产的问题,为我们如今养蚕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13: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推广此目标的作品有《给汽车戴“口罩”》《南国的“冷汗”——回南天》等。


《给汽车戴“口罩”》

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气候问题,困扰着无数科学家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强、黄因和、曹文辉、何永文、肖宝华5位同学奇思妙想,竟然给汽车戴上了“口罩”!


《南国的“冷汗”——回南天》

等候回南天的时间,贯穿了张明、王行潮、崔智永、邓有成4位同学2016年整个春天。他们每天收看天气预报,一天一天地等待,终于等到了“湿气漫天”的这一天,找到了回南天天气现象产生的原因。


《找水喝的树根》

暴露在水库岸边的树根引起了顾嘉钰、袁梓皓、杨沐华3位初中生的关注。他们顺藤摸瓜、大胆猜想,发现了简单的树根却和香港的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全球变暖3大问题建立了联系。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目标14: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广此目标的作品有《寄居蟹的家》等。


《寄居蟹的家——探究长趾细螯寄居蟹换壳的条件》

身上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前爬的小动物,是什么?是蜗牛、是海螺、是河蚌?这些答案都不对,原来是海滩上“披着羊皮的狼”——背着螺壳的寄居蟹。 张可心与侯嘉这2位同学揭开了寄居蟹的神秘面纱,探究了寄居蟹换壳的秘密。

以上这些科学微电影作品均收录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科技创新经典STEM课程”系列丛书《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蓝鲸科学电影院”获奖作品评析》和《科学影像 点燃梦想——“蓝鲸科学电影院”获奖作品评析 》中。蓝鲸博士带到联合国总部演讲现场的近百本《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成了最好的礼物。




收获新粉丝

蓝鲸博士将同学们的作品一一介绍之后,联合国总部的工作人员ROXY对她说:“今天听您的讲座特特别有收获,也很感谢您和同学们的付出!”

“中国竟然有这么了不起的科学教育!非常感动!”《透过镜头 放飞好奇》作为青少年科学影像的代表作,在联合国中文日亮相,讲座结束后,听众们纷纷前来交流,他们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大家纷纷上前请蓝鲸博士签名赠书,两位谦逊的专家也不例外,一位是好莱坞的华裔制片人马俊豪先生,另一位是中国著名的雕塑家贾濯非教授,对青少年科学微电影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


蓝鲸博士与好莱坞华裔制片人马俊豪先生合影


蓝鲸博士与著名雕塑家贾濯非教授合影

“我看了几部科学微电影作品,太精彩了!我也想拍!”在会场,一个粉色衣服的小姑娘兴奋的跑到蓝鲸博士面前说道。


要拍科学微电影的华裔小学生赵云杨与蓝鲸博士合影

这位小姑娘名叫赵云扬,是纽约长岛夏尔特洛克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跟随妈妈一起参加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并且非常高兴遇到了“科学微电影”,她希望能参加到科学微电影活动中,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我们非常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小朋友们携起手来,为保护地球做出更多的贡献!


活动花絮中华文化 魅力无限

本次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诗词、乐器、书画、京剧、茶艺等展示了中文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已经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评委郦波老师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中国诗词课。

三位美女合奏中国传统乐器,引得洋小伙儿挤过人群,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停拍照。来自印度新德里一所大学的老师一定要跟中国姑娘学习抚琴呢!

中国绘画也颇受各国朋友的青睐,她们坐在国画展台前,握着那支不听话的毛笔,用力地描着工笔花鸟画。


云南姑娘的茶艺表演吸引了不少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一位非洲的大妈挤在最前面,一边拍摄每个细节,一边念念有词地解说:“Wulong,Wulong, Where is Wulong?”原来非洲大妈是个中国通,竟然懂喝茶要喝乌龙!



联合国总部中文处处长陈忠良(左),联合国中国书会会长翟莹(中),“蓝鲸博士”姜冬梅(右)

明年联合国中文日再见!